哭李实堂

性情豪迈绝凡伦,怅望天涯有泪痕。
生是四方无定客,死为万里未归魂。
探囊牢落留诗句,荷锸佯狂对酒樽。
移徒庭阶思旧况,不知明月已当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李实堂》是清代诗人郝植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实堂的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哀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郝植恭,字梦尧,三河人,咸丰壬子举人,山东补用道。有《漱六山房诗集》。他的诗歌风格豪迈绝伦,情感真挚深沉。
  1. 诗歌原文
  • 性情豪迈绝凡伦,怅望天涯有泪痕。
  • 生是四方无定客,死为万里未归魂。
  • 探囊牢落留诗句,荷锸佯狂对酒樽。
  • 移徙庭阶思旧况,不知明月已当门。
  1. 诗歌解析
  • 首联:“性情豪迈绝凡伦,怅望天涯有泪痕。”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朋友的逝世,内心充满了悲痛与感慨。他的豪迈性格在这里被用来反衬朋友的不幸,而“怅望”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无限惋惜。
  • 颔联:“生是四方无定客,死为万里未归魂。”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使用“无定客”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朋友漂泊不定生活的同情;而“未归魂”则暗示了朋友的死亡,使得他的灵魂仿佛还在四处游移,无法安定下来。
  • 颈联:“探囊牢落留诗句,荷锸佯狂对酒樽。”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认可和怀念。诗人回忆起与朋友共同探讨诗文的情景,以及朋友饮酒时放声高歌的豪放不羁。这些细节都凸显了诗人对这位朋友深厚的友情和敬重。
  • 尾联:“移徙庭阶思旧况,不知明月已当门。”最后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感叹。诗人在朋友离去后,仍旧常常在庭院中徘徊,思念着过去与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而“明月已当门”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加深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
  1. 主题思想
  • 此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通过对朋友生前事迹的回顾和对其离世的悲痛表达,诗人传达了友情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情感共鸣。同时,诗中的一些象征和隐喻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这首七言律诗采用了传统的押韵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让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而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历史背景
  • 《哭李实堂》创作的历史背景同样重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之间相互交往频繁,彼此间的友谊也显得尤为珍贵。此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失去知己的深深遗憾。

《哭李实堂》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悲痛和怀念情感的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展示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