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情·荷花生日

愁红一色。便翠筒酹与,年年今日。锦烂云稠,暗里秋心有谁识。流水盈盈似梦,惆怅入、汀洲凉笛。莫更问、画舸鸳鸯,风露纵凄咽。消息。
渺江国。叹剩粉堕脂,镜心凝碧。采香倦客。肠断凌波旧痕觅。为证三生絮果,轻换了、珠房冰菂。祗耿耿青霭里,暮天望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情·荷花生日》是一首近现代诗人夏孙桐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及其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1. 作者简介
  • 夏孙桐(1857-1941),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江苏江阴人,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湖州、杭州知府,民国初入国史馆,著有《观所上斋文存》,曾佐徐世昌辑《晚晴籍诗汇》。有《悔龛词》二卷,收入朱孝臧所刻《沧海遗音集》中。其词作多反映清末民初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词原文及解析
  • 愁红一色。便翠筒酹与,年年今日。锦烂云稠,暗里秋心有谁识。
    此句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凄凉与作者心中无人理解的孤寂感。“愁红”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而“锦烂云稠”则形容了秋天天空中的云彩色彩斑斓、浓密如锦绣。“暗里秋心有谁识”,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渴望被理解的心情。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孤独感。
  • 流水盈盈似梦,惆怅入、汀洲凉笛。莫更问、画舸鸳鸯,风露纵凄咽。
    此句描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画面。“流水盈盈似梦”意味着水流清澈,仿佛带着梦境般的迷离,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惆怅入、汀洲凉笛”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幅画面中感到的深深忧愁和无奈。“莫更问、画舸鸳鸯,风露纵凄咽”,进一步强调了一种别离的伤感,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无法言说的哀愁。
  • 消息。渺江国。叹剩粉堕脂,镜心凝碧。采香倦客,肠断凌波旧痕觅。
    此句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失望。“渺江国”意味着国家的命运如同江河一般渺小,难以把握。“叹剩粉堕脂,镜心凝碧”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空虚和内心的疲惫。“采香倦客”可能指的是诗人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但又不能改变现状。“肠断凌波旧痕觅”表达了诗人在寻找过去的痕迹时的无奈和痛苦。
  • 为证三生絮果,轻换了、珠房冰菂。祗耿耿青霭里,暮天望极。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前世缘分的反思。“为证三生絮果”,意味着为了证明前世的缘分,他愿意做出一些改变。“轻换了、珠房冰菂”,表达了诗人对改变现状的决绝态度。“祗耿耿青霭里,暮天望极”,则展现了诗人在青霭缭绕的背景下,望着远方无尽的天际,深感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锦烂云稠”、“流水盈盈似梦”、“汀洲凉笛”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也深化了词的主题情感。
  • 情感表达:全词充满了浓郁的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慨,情感复杂而细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语言风格:词的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如“锦烂云稠”、“流水盈盈似梦”等描绘手法生动,能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1. 主题思想
  • 对现实的思考: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隐喻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 人生的感悟:词中的许多句子都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

《红情·荷花生日》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文化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