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沱阳城楼

终岁不出户,登临一破颜。
城荒不成市,邑小更无山。
亭废芜蒌古,民知稼穑难。
有蜚连岁纪,何以慰痌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沱阳城楼》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夏诒钰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城市荒凉、民不聊生现状的忧思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夏诒钰,字范卿,号研斋,是清朝时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颇受赞誉。他曾任河南洧川直隶永年知县等职,在任上以仁惠著称,深得民心。
  1. 诗歌原文
    终岁不出户,登临一破颜。
    城荒不成市,邑小更无山。
    亭废芜蒌古,民知稼穑难。
    有蜚连岁纪,何以慰痌瘝。

  2. 诗歌解析

  • 城荒不成市:这句描绘了城市的荒凉和市场的萧条,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愁和无助感。
  • 邑小更无山:这里的“邑”指的是城市,意味着城市虽然小,但几乎看不到山。这暗示了城市的发展受限,缺乏自然景观的支撑。
  • 亭废芜蒌古:亭子废弃,周围长满了杂草,反映了城市中公共设施的衰败。
  • 民知稼穑难:农民知道耕种和收获的艰难,这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对未来的忧虑。
  • 有蜚连岁纪:这句话似乎表达了对历史或过去的某种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困境的感受。
  • 何以慰痌瘝:这里的“痌瘝”是对百姓疾苦的担忧和同情,诗人在寻求解决之道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注。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城市景象和个人感受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和情感表达。
  • 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探讨。通过对城市与乡村、繁华与凋敝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1. 历史背景
  •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夏诒钰作为当时的官员,有机会接触并观察社会的各种现象,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物心理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情感。

《登沱阳城楼》不仅是夏诒钰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映。通过对城市与乡村、繁华与凋敝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人们内心的挣扎。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探讨。通过对城市与乡村、繁华与凋敝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