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归州

峡江春水碧如油,楚客来时又泛舟。
烟雨一帆三月暮,子规声里过归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次归州》是明代诗人孙蕡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归州的所见所闻,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展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图卷。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作者简介
  • 作者:孙蕡,明代著名诗人,字叔田,号青丘子,江苏吴县人。他以诗名于当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
  • 生平:孙蕡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经历了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怀。
  1. 文学特色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峡江春水碧如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春天时节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水景。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 人文景观的刻画:诗中的“巴山雪消江水长,城中夜闻滩濑响”两句,通过对归州城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古代城市的生活场景和地理环境的特点。这种刻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视觉印象。
  • 人物活动的细节:诗中的“妇女提罂汲江水”等细节描写,展示了归州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面,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些细节的刻画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1. 艺术手法
  • 比喻和象征: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性的词语,如“烟雨一帆三月暮”,这里的“烟雨”象征着归州的湿润气候和朦胧景象;而“子规声里过归州”,则通过“子规”这一特定的鸟类叫声,传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城门半天里”、“市廛架屋依岩峦”等,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着诗人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效果。

《舟次归州》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也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和历史感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欣赏和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扇通向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