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阁纳凉偕外子作

杨柳依依里,楼台月正中。
池光明槛外,萤火度墙东。
竹粉涵清露,荷香沁晚风。
此间堪却暑,幽致与君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阁纳凉偕外子作》是一首清代诗人徐咸安所作的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夏日水阁图。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杨柳依依里,楼台月正中。池光明槛外,萤火度墙东。
    竹粉涵清露,荷香沁晚风。此间堪却暑,幽致与君问。

  2. 诗歌翻译
    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楼台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池水在明亮的窗户之外闪烁着光芒,萤火虫的光芒在墙上东倒西歪。
    竹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荷花的气息弥漫着夜晚的微风。
    在这里可以躲避炎热的夏天,这里的幽静美景值得你细细品味。

  3. 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的水阁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的世界。首联“杨柳依依里,楼台月正中”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水阁周围的自然环境,杨柳依依象征着春天的生机盎然,而楼台月正中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夏日的宁静与美好。颔联“池光明槛外,萤火度墙东”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明净的池水、微弱的萤火,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不失宁静的画面。颈联“竹粉涵清露,荷香沁晚风”通过描绘竹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荷花散发出的香气,展现了夏日夜晚的美好。尾联“此间堪却暑,幽致与君问”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美好生活的赞美,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避暑是一种享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4. 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致的意象选择和和谐的韵律结构上。作者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美。同时,诗歌的韵律结构也体现了古代诗词的美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5. 情感表达
    通过对夏日水阁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他希望与朋友一同分享这份宁静,一起感受夏日的美好。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的热爱。

  6. 文化意义
    《水阁纳凉偕外子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展示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文化传统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诗歌创作,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水阁纳凉偕外子作》是一首表现力强、艺术性高、情感真挚的诗歌。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