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艳词

一树垂杨一画船,绮罗丛里斗婵娟。
香虽异种闻皆醉,莺有回声啭各圆。
比作花枝应姊妹,脱离烟火便神仙。
心头不是天人影,如此倾城亦可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艳词》是清代诗人孙原湘的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朝嘉庆十年(1805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一树垂杨一画船,绮罗丛里斗婵娟。香虽异种闻皆醉,莺有回声啭各圆。比作花枝应姊妹,脱离烟火便神仙。心头不是天人影,如此倾城亦可怜。
  1. 诗歌背景
  • 孙原湘(1760—1829),字子潇,又字长真,号心青、别署姑射仙人侍者,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他是清嘉庆十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并著有《天真阁集》传世。
  1. 艺术特色
  • 《双艳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其首联“一树垂杨一画船,绮罗丛里斗婵娟”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繁花似锦的画面,同时暗示了人物间的微妙关系。第二联“香虽异种闻皆醉,莺有回声啭各圆”则通过香气和鸣鸟之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既虚幻又真实感,展现了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
  • 第三联“比作花枝应姊妹,脱离烟火便神仙。”进一步升华了诗的主题,通过对花、鸟的比喻,表达了人物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第四联“心头不是天人影,如此倾城亦可怜”则以反问的形式,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1. 文化影响
  • 《双艳词》作为孙原湘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影响了后世。在文学史上,它与舒位、王昙齐名,被视为“后三家”或“江左三君”之一。
  • 孙原湘的诗风神秀逸,善于骈文、书画,尤工诗。他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强调诗歌应当反映真实的生活和个人情感。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富有哲理和人文色彩,在形式上也追求严谨而不失灵动,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双艳词》作为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不仅是孙原湘诗歌创作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