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辞

寄语琼楼仙子知,寒潮已放舻双枝。
重看正恐添惆怅,径去翻教省别离。
纵忆娇儿须强饭,便逢佳客少题诗。
留将不坏娑椤果,会有华严再见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辞》是清代诗人孙原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与一位扬州歌女的分别之情。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
  • 孙原湘简介:孙原湘字子潇,晚号心青,江苏昭文人。他于嘉庆十年中进士,后来改任庶吉士,但并未出仕。他的诗才横溢,擅长骈文、书画,尤其擅长写诗。与舒位、王昙齐名,其诗风神秀逸。
  • 诗歌创作:《赠别辞》是孙原湘在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创作的,当时他正在京城为官。这首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美的独到见解。
  1. 诗歌内容
  • 主题:本诗通过赞美一个扬州歌女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沉的情感和惜别的愁绪。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使用意象和比喻,如“娉娉袅袅”形容女子身姿轻盈美好,而“十三余”则指女子芳龄。这些描写既生动又富有诗意。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痛苦,而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来抒发情感。
  • 语言特色:孙原湘的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尤其是对歌女美貌的描述,既细腻又含蓄。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情感深度。
  1. 诗歌结构
  • 起承转合:《赠别辞》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首先以优美的开篇吸引读者,然后逐步深入描写人物,最后回归主题,表达了离别之情。
  • 韵律押韵:全诗采用了严格的押韵形式,每句都按照平水韵进行排列,使得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1. 诗歌影响
  • 文学地位:《赠别辞》作为孙原湘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传颂。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 后世影响:这首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在创作时受到其启发,借鉴其中的修辞技巧和审美观念。

《赠别辞》不仅是孙原湘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现,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