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楼秋眺

作意金风故故催,凉秋一望客怀开。
楼高突兀荷兰筑,笑指诗人破藓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赤嵌楼秋眺》是清代诗人孙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孙霖,字武水,号羡门居士。生于浙江吴兴,是一位有清一代的诗人。孙霖在乾隆初期来台湾,曾绘制渡海图,并作诗咏之,其创作背景与台湾的地理、文化及个人经历紧密相关。
  • 艺术风格:孙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景观,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蕴含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孙霖在《赤嵌楼秋眺》中写到“作意金风故故催,凉秋一望客怀开”,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和内心的感慨。”作意”一词意味着有意为之,暗示了诗人对秋天的刻意感受。而“凉秋一望客怀开”则描绘了站在赤嵌楼上远眺时的心情,秋景开阔,使诗人的胸怀也随之开朗。
  • 整体意境:整首诗通过赤嵌楼的视角,展现了一幅秋天的画卷。诗人以“楼高突兀荷兰筑”形容赤嵌楼的雄伟壮观,并以“笑指诗人破藓来”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文化的自豪感。
  1. 主题思想
  • 自然与人的关系:孙霖的这首诗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诗人通过对秋天的细腻观察,反映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微妙联系。
  •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赤嵌楼秋眺》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顾。赤嵌楼作为台湾的历史象征,承载了许多文化与历史的记忆,诗人通过对它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延续。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孙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每句话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这种简练的风格使得诗歌易于理解,同时又不失深度和广度。
  • 意象生动:诗中的“赤嵌楼秋眺”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更赋予了这些景物以深厚的情感色彩。这些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意义
  • 反映当时台湾社会:孙霖的作品是当时台湾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他的诗作,可以窥见当时台湾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 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孙霖的诗作不仅在大陆受到欢迎,同样在台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和友谊。

《赤嵌楼秋眺》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段跨越海峡的文化传承。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台湾的自然之美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爱好文学和探索中华文化的朋友来说,阅读这样的诗作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知识积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