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人舟泊申浦元韵

征衣尘土未全消,又理行装上画桡。
别浦千年劳远梦,荒碑十字认前朝。
寒随野店沽新酒,风断征帆卧晚潮。
我欲从之探盛藻,枯肠曾否继刘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友人舟泊申浦元韵》是清代诗人徐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朋友在船上生活的深刻感受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内容
  • 开头两句:“征衣尘土未全消,又理行装上画桡。” 描述了主人公在船上整理行李的情景和身上尘土未完全清洗干净的状况,同时提到“上”字,暗示了旅途中的辛苦与不易。
  • 中间四句:“别浦千年劳远梦,荒碑十字认前朝。” 通过对比过去和未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记忆的怀念。
  • 后四句:“寒随野店沽新酒,风断征帆卧晚潮。” 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夜晚在野外小店中购得新酒,风浪中断了船帆,诗人选择在晚潮中休息。
  • 结尾四句:“我欲从之探盛藻,枯肠曾否继刘标。”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探索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的愿望,同时自问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徐炳,字星瑞,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著有《江上吟稿》等作品。
  • 作品赏析: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徐炳诗歌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载体,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 比喻和象征:在《次友人舟泊申浦元韵》中,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1. 历史意义
  • 文化价值:这首七言律诗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 教育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次友人舟泊申浦元韵》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真挚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历史意义的探讨,不仅可以欣赏到徐炳诗歌的独特魅力,也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