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月傍九霄多

皓皓中秋月,遥看九道过。
近天欣有傍,聚宝合难磨。
照耀层霄迥,空明积气多。
亭亭分玉宇,朗朗映青莎。
有路皆堪烛,临衢便可歌。
微茫千万户,安问夜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月傍九霄多’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徐炳创作的五言排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徐炳,字星瑞,清代诗人。他的其他作品包括《江上吟稿》。

  2. 诗歌原文
    皓皓中秋月,遥看九道过。近天欣有傍,聚宝合难磨。照耀层霄迥,空明积气多。亭亭分玉宇,朗朗映青莎。有路皆堪烛,临衢便可歌。微茫千万户,安问夜如何。

  3. 诗歌赏析

  • 意象描绘:诗中“皓皓中秋月”与“层霄迥”,“空明积气多”等描写,展现了月亮的清晰与夜空的辽阔。
  • 情感表达:通过“有路皆堪烛,临衢便可歌”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艺术:“皓皓中秋月,遥看九道过。”这样的句子,不仅形象生动,还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明亮的月光之下。
  1. 诗歌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美好和和谐的一种颂扬,反映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

  2. 文化价值:作为清朝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徐炳的《赋得月傍九霄多》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古典诗歌,也是了解清代诗歌风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