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三友花

争迎春色耐秋寒,开向人间岁月宽。
嫩蕊澹烟笼木笔,细香清露滴银盘。
绣成翠叶为纹巧,蒂并丛花当友看。
日日呼童阶下扫,浓阴恰覆曲栏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三友花》是清代诗人孙元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颂扬。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孙元衡,字湘南,江南桐城人,官至台湾郡丞,有著作《赤嵌集》。
  • 文学成就:孙元衡的诗作在清代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深情吟咏,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之美。
  1. 诗歌内容
  • 诗句解读:《咏三友花》中“争迎春色耐秋寒”描述了三友花不畏季节变迁,勇敢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接着“开向人间岁月宽”,则是表达了花儿开放时带给人们的美好与希望。“嫩蕊澹烟笼木笔”,“细香清露滴银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花朵的姿态及其散发出的香气,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与淡雅。最后两句“绣成翠叶为纹巧,蒂并丛花当友看”,则通过比喻,将花儿的叶片比作精致的刺绣,强调了花儿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存的关系。整首诗不仅赞美了三友花的美丽,也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通过对“嫩蕊”、“淡烟”、“细香”、“银盘”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中。
  • 语言风格:孙元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首诗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咏三友花》不仅是一篇赞美自然之美的作品,更是一个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与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