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感

散步空庭独敛襟,此身端与世浮沉。
凄迷海国看云地,宛转秋宵对月心。
那得来鸿逢去燕,每思红叶间青林。
大都百物无聊赖,满耳寒螀不是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偶感》

《秋日偶感》是一首清安徽桐城诗人孙元衡的诗作,字湘南。孙元衡在康熙四十四年任台湾同知后所作,记录了他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传达了一种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寒色上梧桐,清流映碧空”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苍凉与宁静。梧桐树在寒风中摇曳,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蓝天,构成了一幅充满秋天气息的画面。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与感慨。“殷勤报秋意,最是此丹枫”,则表达了一种对秋天到来的期待和欣赏。丹枫作为秋天的象征,以其火红的颜色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和坚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中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表明,作者认为真正的学问和生活智慧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界限,能够洞察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则是对人生态度的肯定。

通过对《秋日偶感》的学习,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诗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季节更迭的自然现象,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明白,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和意义,正如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