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

紫金山势郁崔巍,胜国幽宫冷翠微。
石兽宵寒颓阙在,铜驼草长故宫非。
江东无复钟王气,泗上由来有布衣。
麦饭一盂何处觅,西风落日怅魂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诗人孙诒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个人身世的反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文化价值:

  1. 作品概述
  • 作者简介:孙诒燕,字叔芑,瑞安人,光绪丙子举人,官内阁中书。有《望益斋诗存》传世。
  • 诗歌形式:七言律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形式,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共四联,共有四十字。
  1. 诗歌内容
  • 描写景物:紫金山势郁崔巍,胜国幽宫冷翠微,描述紫金山的壮丽景色及其与历史的紧密联系。石兽宵寒颓阙在,铜驼草长故宫非,表达了对古代皇宫遗址现状的忧虑。江东无复钟王气,泗上由来有布衣,反映出作者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
  • 表达情感:麦饭一盂何处觅,西风落日怅魂归,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乡的思念。
  1. 文化价值
  • 历史教育: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了解到清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艺术鉴赏:诗句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 情感共鸣: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孙诒燕的作品,这首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清末文学、历史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创作背景:虽然无法确知具体创作时间,但根据作品内容和风格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可能是为了纪念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是表达诗人的情感。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是一首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诗,通过对紫金山的自然风光描绘以及对古迹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和情感流露,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的省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