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啄黄花满眼蒿,雁连云影下空壕。
投人自贱隋明月,无褐空思秦复陶。
碣石寒砧催玉露,广陵秋树接银涛。
应知雨雪前途盛,岁暮谁知左伯桃。
舟中杂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是明朝诗人徐倬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徐倬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江上的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离别以及归途的深切感慨。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中的“高秋一叶下梧桐,有客扬帆夕照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时分的画面,树叶随风飘落,一位旅人扬帆远行,在这宁静而略带忧郁的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深入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绪变化。
在“多病百年兼恨别,依人千里自途穷。”中,诗人表达了对年老多病和远离故乡的无奈。这里的“依人千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疾病而不得不依赖他人,同时由于距离遥远,感到前途渺茫的情感。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困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沧江白露鱼龙夜,冷月黄沙草木风。”这两句诗通过对沧江和冷月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意境。在这里,“沧江白露鱼龙夜”暗示了秋天夜晚的清凉与寂寥,而“冷月黄沙草木风”则形成了一种荒凉而又凄美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悲凉。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