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寄从侄芸阁

百卉全无信,南枝已渐舒。
孤山长作伴,敬点胜其馀。
草阁朝拈咏,蓬窗夜读书。
乾坤清气满,今古俗缘除。
泛月番仍敛,临风醋欲储。
调羹应有日,谁谓不宜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梅寄从侄芸阁》是清代诗人徐宗达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百卉全无信,南枝已渐舒。孤山长作伴,敬点胜其馀。草阁朝拈咏,蓬窗夜读书。乾坤清气满,今古俗缘除。泛月番仍敛,临风醋欲储。调羹应有日,谁谓不宜诸。

  2. 诗歌鉴赏

  • 主题表达:《咏梅寄从侄芸阁》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傲骨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侄子的高尚情操和坚定志向的赞美。诗中“南枝已渐舒”寓意着侄子在逆境中逐渐崭露头角,“敬点胜其馀”则表达了诗人对侄子超越常人才能的认可和赞赏。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梅花的傲骨与侄子的人格特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艺术效果。通过梅花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侄子的深切期望和崇高敬意。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侄子才情的赞美,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认可。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激励侄子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坚持自我,不忘初心。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咏梅寄从侄芸阁》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只知道它是在清朝时期的作品。
  • 作者信息:诗作者是徐宗达,字耀韩,清代著名的诗人,有《达夫吟稿》等作品传世。
  1. 文学价值
  • 历史意义:《咏梅寄从侄芸阁》作为清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审美追求。它不仅是徐宗达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艺术成就:该诗采用了五言排律的形式,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尤其是“百卉全无信,南枝已渐舒”等句子,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歌的艺术性更强,更具感染力。

《咏梅寄从侄芸阁》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上给予了人们深刻的启示。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