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倪高士徵九池馆淹留竟日时主人在西山未归

记来长坂被秋兰,风磴依然苔藓瘢。
傍母眠凫沿略彴,将雏语燕上阑干。
碧梧又验三年闰,青竹微增六月寒。
更爱殷勤留客意,一时檐溜作惊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宫去矜的《重过倪高士徵九池馆淹留竟日时主人在西山未归》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宫去矜,字伯申,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

  2. 作品原文:记来长坂被秋兰,风磴依然苔藓瘢。傍母眠凫沿略彴,将雏语燕上阑干。碧梧又验三年闰,青竹微增六月寒。更爱殷勤留客意,一时檐溜作惊湍。

  3. 主题解读: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秋天景象的赞美。其中,“风磴依然苔藓瘢”和“傍母眠凫沿略彴”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碧梧又验三年闰,青竹微增六月寒”则通过季节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4.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以及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独特,如“碧梧”和“青竹”,这些意象既美丽又富含深意,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5. 文化价值:《重过倪高士徵九池馆淹留竟日时主人在西山未归》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观念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重过倪高士徵九池馆淹留竟日时主人在西山未归》不仅是一部艺术价值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