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怨

不羡明珠佩,偏来一片愁。
可怜闺里月,圆缺几春秋。
命岂荆钗薄,容窥玉镜羞。
寒衣空自携,相忆浣溪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贫女怨》是唐代诗人秦韬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叙述贫家女儿的悲惨处境和内心苦衷,深刻揭示了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下面将简单介绍此作品:

  1. 诗歌背景
  • 秦韬玉生活于唐代中后期,其时代社会风气开放,但同时也存在阶级压迫和不公的社会现象。
  • 诗中描述的“贫女”可能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不公。
  1. 主要内容
  • “贫女怨”通过独白的形式,展现了贫女在社会压力下的痛苦挣扎。
  • 诗中通过“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等句,表达了贫女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1. 艺术特色
  • 秦韬玉擅长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贫女的困境。
  •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蓬门未识绮罗香”、“谁爱风流高格调”,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1. 文学影响
  • 《贫女怨》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反映唐代下层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作品之一。
  • 该诗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也对后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在探讨社会不平等和个人命运的主题上。

《贫女怨》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社会的真实面貌。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以及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秦韬玉深厚的同情心和对不公平现象的批判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