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谒贾阆仙墓

读遍残碑碣,凭高坐石栏。
山空秋气肃,亭古日光寒。
碧酒招魂易,黄金铸像难。
九原风月夜,雅调向谁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谒贾阆仙墓》是清代诗人徐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背景
  • 徐楫的生平:徐楫,字秋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生活在清初时期,可能活跃于康熙、雍正年间。
  • 诗歌的创作时间:《秋日谒贾阆仙墓》的创作时间未明确标注,但从诗中“读遍残碑碣,凭高坐石栏”等语句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天或者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1. 作品原文
  • 诗句内容:诗中的“读遍残碑碣,凭高坐石栏。山空秋气肃,亭古日光寒。碧酒招魂易,黄金铸像难。”描绘了诗人登高凭栏、俯瞰周围景象的情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贾阆仙墓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艺术风格
  • 五言律诗特点:这首诗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规范格式,通常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 艺术表现手法: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种艺术上的处理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1. 历史意义
  • 反映的文化背景:通过对贾阆仙墓的描述,诗人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于历史遗迹的尊重。同时,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雅集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
  • 对后世的影响:徐楫的这首《秋日谒贾阆仙墓》不仅是其个人创作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代表。它的出现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范例,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可以看到《秋日谒贾阆仙墓》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倾向,也折射出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