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晴崖秋夜书怀

西风摇落向江城,独卧空堂客易惊。
一枕虫声邀月上,四山秋气逼镫生。
甘于苜蓿中难热,廉到莱芜梦亦清。
想见孤吟清不寐,自携苦茗手亲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晴崖秋夜书怀》是清代诗人孙葆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孙葆恬,字劭吾,号少梧,生于嘉庆年间的善化人,是一位举人出身的官员。他的诗歌创作以七言律诗为主,风格清新淡雅,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美好,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志趣。

《和张晴崖秋夜书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思的领悟。首联“西风摇落向江城,独卧空堂客易惊”,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日景象,秋风扫过江城,落叶纷飞,诗人独自一人躺在空荡的书房中,被周围的声景所惊扰,表达了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接下来“一枕虫声邀月上,四山秋气逼镫生”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肃穆,诗人在梦中听到蟋蟀的鸣叫,月光似乎也被邀请到窗前,而远处山间的秋意则更加浓烈,仿佛连灯火也为之黯淡。

诗中的后两联“甘于苜蓿中难热,廉到莱芜梦亦清”,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态。他认为即使置身于复杂的官场生活之中,也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灵,如同生活在苜蓿之地般难以感受到世俗的温暖,而在遥远的莱芜梦境中也能保持心灵的清明和纯洁。

《和张晴崖秋夜书怀》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