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中年数御史,高要之苏临桂朱。
复有陈侯起闽峤,矫若三凤翔天衢。
陈侯骨鲠绝代无,手拔鲸牙援虎须。
四夷仿佛想风采,键户著书犹老儒。
猛虎居山长藜藿,神鹰侧翅奔群狙。
豫章云雷拔地起,衮衣日月须人扶。
如何默默不得意,飘然竟鼓沧洲枻。
桑干之水东北流,枯桑翻风白日愁。
河水十丈冻始合,劝君曷不须臾留。
留君掉头不肯住,刺桐城边海云暮。
东志聊为公理论,归田便拟张衡赋。
回首平生朋好违,长安市上晨星稀。
苏子还山卧不起,君又拂衣寻钓矶。
故人独有朱云在,酒炉饯别金鱼解。
我有珊瑚作钓钩,赠君钓鳌向东海。
送陈颂南给谏还晋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颂南给谏还晋江》是清代诗人孙鼎臣的作品。
孙鼎臣,字子馀,号芝房,是清朝湖南善化人。他以道光二十五年的进士身份进入仕途,并在后来的翰林院侍读任上因其反对起用琦善、赛尚阿等人而选择辞职。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政治与个人抱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自身命运的思考。
《送陈颂南给谏还晋江》是孙鼎臣在清道光年间所作。诗中“道光中年数御史”指代的是当时的一位朝廷御史,而“高要之苏临桂朱”则可能是指一个来自高要(今广东高要区)的官员或其家族成员。陈颂南是一位起自闽峤(福建一带)的有骨鲠之气的官员,被比作“矫若三凤翔天衢”(意喻其才华出众,如凤凰般高贵)。诗中还提及了陈侯(指陈颂南)的才干,形容其“手拔鲸牙援虎须”,即有能力像拔鲸鱼牙齿一样拔出强敌,同时拥有援助国家大事的能力。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示了陈颂南非凡的政治才能以及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