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门疏柳,作轻烟淡雨,过江秋色。黄叶声中人载酒,来问篱东消息。落帽风高,寒沙平楚,断雁如残客。茱萸醉把,人生嘉会难得。
回首前度琴尊,柴桑归去,缥缈飞凫隔。山色绿萝无恙在,看我登临此日。佛火深龛,钟楼返照,短衲僧头白。蒲团闲话,雪鸿犹认游迹。
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是一首描绘作者于秋天时节,在福善寺与沈栗仲先生相聚的情景的古诗。
孙鼎臣的这首《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语言,展现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中不仅刻画了福善寺疏柳轻烟、淡雨过江的秋色,还通过对黄叶声中的载酒访人、落帽风高、寒沙平楚及断雁如残客等细节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凄清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不仅是对沈栗仲先生的个人怀念,更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感慨。孙鼎臣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价值,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具体人物的怀念,更是对所有经历过相似情感的朋友的共鸣。
《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在那个时代,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寺庙之中,饮酒赋诗,以抒写自己的情怀。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然之美、崇尚高雅艺术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述,也展示了诗人观察入微的能力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