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外归

晓窗幽梦忽然惊,破例今朝雀噪晴。
指上正轮归路日,耳边已听入门声。
纵怜面目风尘瘦,犹睹襟怀水月清。
好向堂前勤慰问,敢先儿女说离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外归》是清代诗人席佩兰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与不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席佩兰(生卒年不详),字道华,号浣云,江苏吴县人。席佩兰不仅在诗歌方面有卓越的才华,还是袁枚的随园女弟子之一,并被誉为其师的得力弟子。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一种清丽脱俗的风格,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2. 原文赏析:《喜外归》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外的游子在清晨突然惊醒后,听到窗外鸟儿欢唱,看到天空放晴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的“纵怜面目风尘瘦,犹睹襟怀水月清”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即使在旅途中身经百战,面容或许因风尘而憔悴,但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清澈如水、明亮如月的宁静与纯净。
  3. 创作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席佩兰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面对繁忙的世事和生活的艰辛,席佩兰可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对家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因此,在特定的时刻,比如清晨醒来,他可能会被窗外的景象所触动,从而创作出这首表达对家人思念之情的诗歌。
  4.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喜外归》在艺术上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和严谨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同时,诗歌的语言清新脱俗,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5. 名家点评:《喜外归》这首诗受到了许多文人的赞赏和好评。例如,有人曾评价说:“此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堪称佳作。”这样的评价不仅肯定了诗人的创作才能,也反映了诗歌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6. 文化影响:作为清代的作品,《喜外归》不仅是席佩兰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普遍情感表达的一种体现。这种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

《喜外归》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清代文人普遍情感的真实写照。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都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