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致一过山斋依韵答赠

五载漂摇笠泽阴,偏因歌笑每沾襟。
遗民独溅天南泪,归雁犹传塞北音。
目极江湖沦故国,意存松石赏鸣琴。
艰难契阔人间世,未许闲情别讨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致一过山斋依韵答赠》是明代诗人徐枋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个人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朱致一过山斋依韵答赠》的作者徐枋,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人。他出生于江南长洲,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作为一位举人,徐枋的人生经历了明朝的覆灭,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因家族原因隐居于邓尉山中,最终选择以卖画为生,这种生活方式也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2. 作品原文:五载漂摇笠泽阴,偏因歌笑每沾襟。遗民独溅天南泪,归鴈犹传塞北音。目极江湖沦故国,意存松石赏鸣琴。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遗民独溅天南泪,归鴈犹传塞北音”两句尤为感人,它通过对比北方的寒冷与南方的温暖,以及归雁的悲鸣与战火的硝烟,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历史画面,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于民族危亡的深深忧虑和悲痛之情。

徐枋的《朱致一过山斋依韵答赠》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