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 暮蝉

疏林遥挂斜阳淡,抱叶哀吟凄楚。小着冠緌,疑披雾縠,羞学柳塘蛙鼓。螳螂休怒。看咽露餐霞,清商徐吐。庭树依依,关心似诉人间暑。
小楼横连竹苑。荷香闻十里,红尘犹舞。榆荚阴浓,槐花雨糁,任尔潜栖弱羽。晚凉稍阻。想无数寒螀,谁为做主。趁炎趋热,人情浑似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暮蝉》是南宋词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动荡、金军南侵之时。王沂孙通过咏蝉这一题材,表达了他对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和深沉的悲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齐天乐·暮蝉》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的公元1276年左右,此时正是金国南侵,战乱频繁,民生疾苦之际。
  • 词人王沂孙身处南宋政权日渐衰落,而北方金国势力逐渐崛起的背景下,通过咏蝉这一题材,寄托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1. 词作原文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

  2. 词作赏析

  • 《齐天乐·暮蝉》以暮蝉为题,通过描绘蝉的形象,表达了词人的哀愁与孤独。词中的“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画面,夕阳下的门巷显得空旷而寂寥,秋树在秋风中发出凄厉的鸣叫。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 “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则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独自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孤独感。他的服饰轻薄如绡,感受到秋风的凉意,他的身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风中独自饮酒,这既是对他个人境遇的隐喻,也是对整个时代悲剧的反映。
  • “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表达了词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沉浸在哀愁之中的无奈与痛苦。他的每一次吟唱,都是对现实的无声控诉,每一次的凄楚,都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 “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则是词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生活的执着。尽管现实充满了绝望,但他仍然希望有一丝残存的声音能够继续存在,有一刻飞过的瞬间能够带给他一线光明。

王沂孙的《齐天乐·暮蝉》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状和个人命运,展现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忧国忧民之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以及理解词人情感世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