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半不名,背郭互起伏。
停鞭一回望,始知山色绿。
高树摇残霏,幽筠媚新沐。
阳岫窜惊雉,阴崖走跂鹿。
崇睇渺兰坂,陂转碍旷瞩。
烟霞缭其外,不辨岩与谷。
微闻溪涧声,急溜奏琴筑。
安得郭熙笔,皴碧入绡幅。
沂州望蒙阴诸山
介绍
《沂州望蒙阴诸山》是清代诗人徐锦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沂州地区蒙阴诸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沂州望蒙阴诸山》全文如下:
好山半不名,背郭互起伏。
停鞭一回望,始知山色绿。
高树摇残霏,幽筠媚新沐。
阳岫窜惊雉,阴崖走跂鹿。
崇睇渺兰坂,陂转碍旷瞩。
烟霞缭其外,不辨岩与谷。
微闻溪涧声,急溜奏琴筑。
安得郭熙笔,皴碧入绡幅。
诗中“好山半不名”开篇点题,用“背郭互起伏”形容山势,表达了对山峦起伏的赞美。接着,诗人停下车马,回望山景,才真正体会到山的颜色是绿色。这两句通过动态描写,展示了诗人在静观之中逐渐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详细描绘了山中的景物:“高树摇残霏,幽筠媚新沐。”这里,“高树摇残霏”,形容树木繁茂,枝叶摇曳,似乎能听到雨后初霁时树叶间飘落的细微声响。“幽筠媚新沐”,则是指山中竹子青翠欲滴,仿佛刚刚沐浴过一般新鲜。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中的植物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的中间几联进一步展开描绘,如“阳岫窜惊雉,阴崖走跂鹿”,表现的是山中光影的变化给动物带来惊喜的场景。而“崇睇渺兰坂,陂转碍旷瞩”则描绘了山峦叠嶂,视线所及之处皆是美景。“烟霞缭其外,不辨岩与谷”则写出了山间的云雾缭绕,让人难以辨识真实的地形。这些细节描写共同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意境深远的山水画面。
诗人通过想象“微闻溪涧声,急溜奏琴筑”,将山间溪水的声音与山中动物的活动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安得郭熙笔,皴碧入绡幅”则是诗人对于画家郭熙笔法的仰慕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捕捉这种自然之美的愿望。
《沂州望蒙阴诸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深刻的自然体验和艺术表达。《沂州望蒙阴诸山》以其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