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山寺

不知山寺路,取道觅荆榛。
幽菁鸟呼伴,空山云逐人。
乱流飞涧脊,秋叶下岩唇。
即此真蓬岛,何须更出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云山寺》是一首描写游历云山寺时心境变化的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与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

在这首诗中,首句“不知山寺路”,表达了诗人初次踏上通往云山寺的道路时的迷茫和不确定。这种对未知旅途的恐惧,以及对即将遇到的美景的好奇,构成了诗的第一部分的情感基调。接下来两句“取道觅荆榛”,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惑。然而,随着旅程的推进,“幽菁鸟呼伴”,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感受到了自然的亲近和生命的和谐。

进入诗的后半部,诗人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空山云逐人”一句,不仅表现了云山寺周围环境的宁静和祥和,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释然与自由。“乱流飞涧脊”,描述了溪流和瀑布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秋叶下岩唇”,则通过秋天树叶飘落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凄美和凄凉感。最后,“即此真蓬岛,何须更出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游云山寺》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它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