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宸观

深山楼阁拥仙官,桧柏苍苍入殿寒。
废井但从沙际识,残碑多半雨中看。
炉烟半拂黄金座,云气晴低白玉坛。
福地久传人不到,遗踪何处觅真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宸观》是清代徐嘉炎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玉宸观》:

  1. 作者背景:徐嘉炎,一位生活在清代的文人,其诗词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和传承。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中不乏对古代文化与自然的崇敬之情。

  2. 诗词原文

深山楼阁拥仙官,桧柏苍苍入殿寒。  
废井但从沙际识,残碑多半雨中看。  
炉烟半拂黄金座,云气晴低白玉坛。  
福地久传人不到,遗踪何处觅真丹。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玉宸观》以其幽静而充满哲思的意境深深打动读者。诗中的“桧柏苍苍”与“殿寒”形成了一种清冷而庄严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对道观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同。
  • 象征手法:诗人通过“炉烟”与“云气”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道教神秘文化的敬畏与向往。炉烟和云气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诗意,也象征着道教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 哲理思考:诗句末尾的“福地久传人不到,遗踪何处觅真丹”透露出一种哲学上的深思。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思考。

《玉宸观》作为一首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一个古老场所的记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致敬。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