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翠微山口至第一桥

絷马龁平冈,欲试济胜具。
奚奴荷拄杖,负手就熟路。
经秋无飘风,丹黄满岩树。
迤逦缘涧滨,瞩目尽良遇。
谷口忽若吞,噬嗑饱烟雾。
西折磴渐危,山势益奔骛。
小坐拂藓石,佳境在指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翠微山口至第一桥》是清代诗人书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书諴,字实之,一字季和,又号子玉,清宗室,辅国将军长恒子的后裔。他年仅四十便辞官隐居,自辟隙地从事习劳乐道的生活。
  1. 诗歌原文
    絷马龁平冈,欲试济胜具。奚奴荷拄杖,负手就熟路。经秋无飘风,丹黄满岩树。迤逦缘涧滨,瞩目尽良遇。谷口忽若吞,噬嗑饱烟雾。西折磴渐危,山势益奔骛。小坐拂藓石,佳境在指顾。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经秋无飘风,丹黄满岩树”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表达。
  • 情感真挚:诗人用词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而深沉。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能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致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自翠微山口至第一桥》的创作时期为清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发展活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艺术成就:该作品作为清朝文人的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传承意义:通过研究该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具有一定的传承意义。
  1. 现实意义
  • 环保意识: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 生活情趣:欣赏和理解这首诗,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 文化传承:学习和传播这首诗,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自翠微山口至第一桥》是一首充满诗意与画意的古典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清朝时期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给现代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