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堂双松歌

双松夭矫凭潭起,定是卢师二龙子。
卢师死后无所归,觅父还窟带泥水。
尽吸东潭涸欲焦,并注此潭流不止。
此潭之龙向来懒,吝雨悭云灵未显。
一泓玦玦不出山,安有余滋及田畎。
双松久已承家风,遂使都人识者罕。
我亦年来万事慵,登山疲苶逢双松。
掀髯大笑投诗去,谡谡西庄在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王堂双松歌》是清代诗人书諴的作品。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龙王堂双松歌》的作者书諴,字实之,一字季和,又号樗仙。他是清宗室成员,辅国将军长恒子的后代。在四十岁时,他因体弱而托疾去官,并在自己的庭院中辟地习劳,以此自娱。这部诗作的创作背景与书諴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2. 诗歌原文:《龙王堂双松歌》的全文如下:“双松夭矫凭潭起,定是卢师二龙子。卢师死后无所归,觅父还窟带泥水。尽吸东潭涸欲焦,并注此潭流不止。此潭之龙向来懒,吝雨悭云灵未显。一泓玦玦不出山,安有余滋及田畎。”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双松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上。诗中的“双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动,它们不仅在自然中独立生长,还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对双松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4. 历史评价: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因此,它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龙王堂双松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段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交融。它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传达了一个关于自然、生命和文化的深刻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