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 清旷阁赏寒月

清辉寒。夜深闲煞红阑干。红阑干。似侬心事,宛转回环。
宵如烟。有人相守梅花边。梅花边。好将梅瓣,细数华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秦娥·清旷阁赏寒月》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殷秉玑创作的古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殷秉玑,字介山,号紫阳,又号清旷阁主人,浙江绍兴人。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文学家和书画家,擅长诗歌、书法及绘画,其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并广受赞誉。
  2. 诗词原文
    清辉寒,夜深闲煞红阑干。红阑干。似侬心事,宛转回环。宵如烟,有人相守梅花边。梅花边。好将梅瓣,细数华年。
  3. 诗词鉴赏:此首《忆秦娥·清旷阁赏寒月》以清幽的意境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夜晚赏梅的景象。诗中的”清辉寒”三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月光皎洁的静谧夜晚。紧接着,“夜深闲煞红阑干”描绘出了深夜时分,独自倚靠在阑干上沉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又深情的内心世界。“红阑干。似侬心事,宛转回环”则通过红阑干这一具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思绪。而“宵如烟”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色朦胧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有人相守梅花边”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寂静中感受到的一丝温暖和陪伴,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高洁的象征,为这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生机与美好。最后,“好将梅瓣,细数华年”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是对未来岁月的期待与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佳作。

《忆秦娥·清旷阁赏寒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清代诗人殷秉玑的高超技艺,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