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草

纤纤墙上草,日出犹青青。
须臾朝露干,憔悴不欲生。
却顾东墙下,向日何其荣。
托根幸得所,雨露皆有情。
秋尽或就衰,春到还发萌。
荣枯虽有数,栖托焉可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墙上草》是近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在1932年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流转的感慨,更是对庸碌人生和社会进步乏力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批判。

《墙头草》通过描写墙头上的草随着季节更替而枯萎,象征着生命和岁月的消逝,进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生活智慧。

《墙头草》通过对墙头上草的描绘,隐喻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模式。诗人通过墙头的草这一意象,暗示那些在生活或事业中无所作为、日复一日地消耗着时间的普通人。这种对“无聊度日、空耗岁月”的人的批评和鞭挞,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们进取心的担忧。

《墙上草》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值得每一个读者深思。卞之琳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