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立夏日示章宝笙同年

吹到炎风十里潭,岚光泼墨水拖蓝。
乡音有客同吴下,春梦无声别岭南。
茉莉香薰新苎袷,樱桃红入小筠篮。
木鱼歌里渔郎饭,祭灶今朝饷麦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立夏日示章宝笙同年》是清代诗人袁翼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抒发。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句解析:诗中“吹到炎风十里潭,岚光泼墨水拖蓝”展现了一幅夏日炎炎热风拂过水面,水色如墨水般浓重的图景;“乡音有客同吴下,春梦无声别岭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春天梦境中离别的无声感慨。
  • 艺术特色:袁翼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的细微变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强烈的情感。此诗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七言律诗的规范,其内容上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1. 诗人简介
  • 个人背景:袁翼,字谷廉,宝山人,道光壬午举人,曾官玉山知县。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见于历史记载,但从他的创作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使得作品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对友情、故乡和自然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 文化内涵:袁翼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茉莉香薰新苎袷,樱桃红入小筠篮”,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还透露出清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精致观察与品味。

《舟中立夏日示章宝笙同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袁翼卓越的诗词才华,也让人们能够一窥清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