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骢马澳门船,蓟苑重归又几年。
江渎东流终到海,星文北拱总朝天。
画留两代传家笔,贫卖三春种药田。
依旧丛祠租屋住,相逢讶我鬓萧然。
梓桐祠访朱白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梓桐祠访朱白水》是清代诗人莫瞻菉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莫瞻菉,字青友,号韵亭,卢氏人,乾隆壬辰(1752年)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编修,官至兵部侍郎兼顺天府尹。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官场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广阔的视野,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诗歌原文:《梓桐祠访朱白水》的原文如下:“吴门骢马澳门船,蓟苑重归又几年。江渎东流终到海,星文北拱总朝天。画留两代传家笔,贫卖三春种药田。依旧丛祠租屋住,相逢讶我鬓萧然。”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梓桐祠中遇见朱白水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坚持。
主题内容:诗中的“吴门骢马”暗示了诗人曾经的仕途生涯,而“蓟苑重归又几年”则表达了他对于过去时光的追忆。同时,通过“江渎东流终到海,星文北拱总朝天”两句,诗人展现了一种宏观的历史视角,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广阔。此外,“画留两代传家笔,贫卖三春种药田”揭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对艺术的追求,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未曾放弃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想以及精湛的语言表达,展现了清代诗歌的典型风貌。特别是其运用的典故和比喻,如“江渎东流终到海”,既形象生动又富含哲理,使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
《梓桐祠访朱白水》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不仅能欣赏到莫瞻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还能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