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示同行者

西风千万骑,飒沓向阴山。
为问传书雁,孤飞几日还。
负霜怜戍卒,乘月望乡关。
王事兼程促,休嗟客鬓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外示同行者》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西风千万骑,飒沓向阴山。为问传书雁,孤飞几日还。负霜怜戍卒,乘月望乡关。王事兼程促,休嗟客鬓斑。

  2.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期著名诗人、词人、文豪。他是清朝开国功臣纳兰明珠的孙子,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与朱彝尊并称为“南朱北纳”。他的作品以婉约清丽著称,被后世誉为“词坛绝唱”。

  3. 创作背景:《塞外示同行者》作于清代康熙年间,纳兰性德身处边陲,频繁往来于边疆。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塞外骑马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传来的讯息的好奇与关切。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反映了当时边塞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乡之情。

  4.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简洁而富有力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西风”、“传书雁”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突出,如“为问传书雁,孤飞几日还”与“王事兼程促,休嗟客鬓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

《塞外示同行者》不仅是一首描写边疆风光与士兵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情感和丰富思想的作品。它体现了纳兰性德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才华与胸襟,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