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伟人,大名垂西南。
政化延邛笮,啸歌抒幽覃。
春嘘山矗矗,秋净水潭潭。
琴能鸣其治,泉亦忘其贪。
符彼循吏传,如皈弥勒龛。
蚤蔚凤苞九,易报鹿鸣三。
所难在大节,而匪矢空谈。
牙璋入三巴,偫粮供鱼蚕。
天落一将星,地震五丁男。
平生忠孝亮,动与意气酣。
胆固大如斗,手乃剑磨镡。
舌为犀锋利,目为虎视耽。
日晕生雌霓,妖魄褫虪甝。
一死太山重,就之若饴甘。
蠢尔如豕突,瞬顾已就戡。
卓哉此鸿爪,千秋迹可探。
承庥在翼子,明发慎毋惭。
浩歌起遐瞩,蜀山挺翠岚。
书崇庆常公殉节传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崇庆常公殉节传后》是一首由清代诗人秦清所作、反映忠臣节烈的古诗。诗中的东北有伟人指的是具有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人物,他们的名望远播西南边陲,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诗中描述了这些伟人治理地方时的景象,如春天山峦苍翠,秋天水面澄澈,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体现政治清明与百姓安乐的景象。
诗中还体现了一种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指出真正的官员应当像循吏一样,以廉洁自律著称,并能够为民造福。诗中提到“琴能鸣其治,泉亦忘其贪”,意味着好的治理能够让民心安定如水,即使有贪欲之人也难以为非作歹。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大节的重视,认为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的人并不多见。诗中提到“所难在大节”表明在道德操守上的坚持非常困难,但即便如此,也应当追求而不是空谈。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事迹,比如“牙璋入三巴,偫粮供鱼蚕”,这可能是指某个官员或领袖前往边疆地区治理,并为当地提供了粮食和物资支持。
《书崇庆常公殉节传后》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通过诗歌传达了作者对道德品质和国家治理的期望。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忠诚、清廉、智慧和仁爱的追求,以及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