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之瀑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龙湫之瀑》是一首出自清代的七言律诗,由袁枚所创作。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大龙湫瀑布的壮丽景色,展示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美丽。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他因推荐博学鸿词而受到举荐,四年已未(1739)进士及第,曾任江宁知县。在辞官之后,袁枚在江宁小仓山下筑有随园,广收诗弟子,尤其对女弟子的教育尤为重视。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推崇,其诗歌风格以抒写性情为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然美的表现,开创了“性灵说”。

  2. 诗歌原文:《大龙湫之瀑》原文如下: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内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3. 诗意解释: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龙湫瀑布的壮阔景象。首句“龙湫之势高绝天”,便勾画出瀑布的高耸入云、气势非凡。接着以“一线瀑走兜罗绵”形容瀑布水流如线,蜿蜒曲折地穿过山间。再通过“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内全以烟”的对比描写,突出了瀑布落差之大,以及水雾弥漫的景象。最后一句“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进一步渲染了瀑布的宏伟壮观,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高度概括和凝练的语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一线瀑走兜罗绵”中的“兜罗绵”形容瀑布水流连绵不绝,给人一种无尽的联想空间。同时,通过对不同高度水流状态的描述,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画面感。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有对瀑布动态形态的捕捉,也有对周围环境氛围营造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音乐性。

《大龙湫之瀑》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美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