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 · 寄怀云裳姨母

点点秋声碎,丝丝梦影残。露凉如水怯凭栏。辜负水晶帘外、月团圆。
已觉鸡筹闰,生怜烛泪干。金猊熏透鹧鸪斑。可也无聊,可也掩屏山。
可也数它归雁,愁上两眉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喝火令 · 寄怀云裳姨母》是清代诗人袁绶所作,一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点点秋声碎:形容秋天的声音如同碎珠般纷纷扰扰。
  • 丝丝梦影残:暗示着梦中的景象如同烟雾般渐渐消散。
  • 露凉如水怯凭栏:露水清凉,仿佛能让人感到水的寒凉,不敢轻举妄动地站在栏杆前。
  • 辜负水晶帘外月团圆:意味着未能与家人一同赏月,辜负了月光下团圆的愿望。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袁绶,字子才,号石屏,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深受读者喜爱。
  • 创作时间: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很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触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1. 诗词鉴赏
  • 艺术特色:袁绶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
  • 情感表达:诗中的“点点秋声碎”和“丝丝梦影残”,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辜负水晶帘外月团圆”,则表达了诗人对团聚时刻的渴望与无奈。

《喝火令·寄怀云裳姨母》不仅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清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们来说,了解并研究这样一首经典之作,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美学的认识与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