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婵娟全面露,当头虚说相逢。痴云深护广寒宫。中宵明镜掩,可是晚妆慵。
窗外蜜梅初破蕊,生怜香影迷蒙。箫声吹彻玉玲珑。幽怀何处诉,惆怅倚西风。
临江仙 · 月当头夜待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月当头夜待月》是袁绶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深深思念和孤独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作者简介:袁绶(1795—1866),字紫卿,浙江钱塘人。他禀性聪慧,少承家学,工诗词。著有《簪芸阁诗稿》,词有《瑶华阁词》一卷、补遗一卷,辑入《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他的词作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
创作背景:《临江仙·月当头夜待月》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个人情感色彩。根据词中内容,作者可能是在夜晚独自面对明月,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同时也引发了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表达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许多诗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在明月之下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梦想。
词句赏析:《临江仙·月当头夜待月》中的“未许婵娟全面露,当头虚说相逢”,表达了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态度。这里的“婵娟”通常指月亮,而“虚说相逢”则传达了作者对相遇的渴望但又无法实现的无奈心情。这种表述增加了词作的艺术层次,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临江仙·月当头夜待月》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古典文学作品,更是一扇窥视古人情感世界和文化心理的窗口。通过这首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境及其文化特征,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