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所即事

蒙安供董率,鸦步共追陪。
天际风花合,山腰龙窟开。
工期岁月积,俗吏斗稍材。
落日归旗子,鸣鸡唤小催。
锣敲夫上档,梆击匠登台。
地势凭穿𨖐,宫门任往来。
夯声震空谷,锄隙及荒峐。
日色凝黄瓦,云光映白灰。
胯车推饷食,驿马送银枚。
木克飞晴练,阿林结翠堆。
何时威勒竣,不必陟崔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工所即事》是清代诗人华蔼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工地上的生活场景。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劳动者辛勤工作状态的观察和记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劳动环境与劳资关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与成就:华蔼,字吉人,号龙山,浙江宁海人,是清朝时期的贡生和刑部员外郎。他的诗歌作品有《龙山诗集》,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1. 诗句解析
  • 描述场景:“蒙安供董率”,“鸦步共追陪”描绘了工人在工地上的忙碌景象和和谐相处的氛围。“天际风花合”,则形容了工地上空飘散的花瓣与远方天空交融的景象。“山腰龙窟开”,则是对山腰处龙形石洞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时间与劳作:“工期岁月积”,表达了工程持续的时间之长以及与之相应的工作量。“俗吏斗稍材”,反映了俗世中官员与工匠之间的竞争和材料的需求。
  • 劳动场景:“锣敲夫上档”,“梆击匠登台”,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按照时辰开始工作的场景。“地势凭穿𨖐”,可能指的是建筑工地上的地形复杂,需要依靠各种工具来施工。“宫门任往来”,暗示了工地开放,供人进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状态。
  1. 文化与社会意义
  • 劳动人民形象:《工所即事》通过对工人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与努力,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尊重。
  • 反映社会状况:诗中对工期的漫长、劳资关系的紧张等内容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资冲突频繁的社会现状,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改善劳动条件的渴望和思考。

《工所即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诗句,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一个普通工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这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古代文学、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