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六盘山绝顶

万叠屏风带夕曛,孤峰突兀气氤氲。
神仙有道无人问,泾渭殊源自此分。
洞鹤舞残千岁雪,山花开绚半天云。
自惭使节频来往,宵旰何曾慰帝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六盘山绝顶》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晚清诗人袁保恒创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袁保恒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的“万叠屏风带夕曛,孤峰突兀气氤氲”形象地描绘了六盘山的壮阔与神秘。夕阳的余晖洒在层层叠叠的山脉上,形成一片屏风般的美景;孤峰矗立,其气势如同蒸腾的云雾一般,令人感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 神仙意境的表达:诗中的“神仙有道无人问,泾渭殊源自此分”则反映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种矛盾和冲突。
  • 人文情怀的抒发:“洞鹤舞残千岁雪,山花开绚半天云”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 个人情感的流露:“自惭使节频来往,宵旰何曾慰帝宸”则透露出作者对自己作为使者频繁往来于各地的反思和自责,以及对于皇帝日夜操劳的同情和忧虑。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国家多难的时期。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其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思考。
  • 个人经历:袁保恒本人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他曾随父亲及李鸿章镇压捻军,又从左宗棠赴陕督西征粮饷。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些体验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格律:《登六盘山绝顶》遵循了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每一联的字数、平仄和韵脚都十分讲究,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 丰富的意象: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孤峰”、“云头”、“落叶归鸦”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充满画面感。
  • 深沉的情感:袁保恒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种深沉的情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七言律诗,《登六盘山绝顶》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并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社会意义:该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研究晚清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登六盘山绝顶》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记载,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绪,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