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独山

山本先生窗案物,登临初与故人同。
长松浩浩通元气,杰阁萧萧倚烈风。
毋敛一随刚水没,葛蛮空付长官雄。
只今汉县皆州府,经纬才谁嗣尹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独山》是一首清代诗人莫与俦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姓名与字号:莫与俦,字犹人,一字杰夫,贵州独山人。他是嘉庆四年的进士,曾任盐源县和遵义府学的教授。
  • 学术成就:莫与俦以治行为官,有“贞定先生遗集”流传后世。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描绘:诗的开头“山本先生窗案物,登临初与故人同”,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登临独山,欣赏周围自然美景的情景。接着“长松浩浩通元气,杰阁萧萧倚烈风”,描述了独山的壮丽景象,如长青的松树和雄伟的阁楼。
  • 哲理思考:“毋敛一随刚水没,葛蛮空付长官雄。”这两句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 历史与现实反思:“祇今汉县皆州府,经纬才谁嗣尹公。”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后继人才的期待。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登独山》在形式上属于七言律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严谨结构与韵律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 思想深度:该作品不仅仅是对独山美景的赞美,更是通过自然景观引发对人生、历史的深入思考。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作,《登独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文化传播:此诗通过各种媒介传播,成为人们了解清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窗口。
  1. 文化内涵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通过描绘自然的壮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 历史观照: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莫与俦的个人经历丰富,他的仕途虽未达到顶峰,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所成就。
  • 时代背景:清代诗歌受到前代文学的影响,同时又展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
  1. 读者反响
  • 文学爱好者: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登独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 历史研究者:对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可以作为了解当时文人生活和思想倾向的窗口。
  1. 现代意义
  • 美学启示: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登独山》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传承意义。

《登独山》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景观赞叹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是研究清代诗歌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还能启发人们对生活、历史和自我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