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雨后谒陆子静祠观蒙泉

剧暑暂以收,晴鸠唤犹涩。
人侵野潦去,树抱残云湿。
幽幽叩藤萝,踽踽惬间寂。
山光落户牖,空翠若可摘。
我行发隆冬,徂夏不遑息。
宁知静翁静,适与劳者适。
溪流何浑浑,山泉自清激。
遥遥宇宙内,心理俨可识。
当时牛刀手,游仞乃余力。
物情各怀新,犹疑奉颜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门雨后谒陆子静祠观蒙泉》是清代诗人莫友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人简介: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清贵州独山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通晓文字训诂之学,与郑珍一同被誉为西南地区的文坛巨匠。莫友芝工诗,尤擅长真行篆隶书,在咸丰年间担任知县,因故离任,后来游历江南,曾受到曾国藩的赏识并协助处理经史文献工作。
  2. 诗歌原文
    剧暑暂以收,晴鸠唤犹涩。
    人侵野潦去,树抱残云湿。
    幽幽叩藤萝,踽踽惬间寂。
    山光落户牖,空翠若可摘。
    我行发隆冬,徂夏不遑息。
    宁知静翁静,适与劳者适。
    溪流何浑浑,山泉自清激。
    遥遥宇宙内,心理俨可识。
  3.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此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和比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1. 创作背景:《荆门雨后谒陆子静祠观蒙泉》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一次旅行中参观陆子静祠时的感受。陆子静是宋代著名学者,其祠庙在荆门地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被祠庙周围的自然景色深深吸引,遂写下了这首诗。
  2. 文化意义: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崇尚和赞美。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荆门雨后谒陆子静祠观蒙泉》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莫友芝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