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李杜文章在

万丈光何在,遗徽溯盛唐。
大才推李杜,旷代擅文章。
一曲清平谱,三篇典礼襄。
气凌沧海阔,歌引塞云长。
艳丽生花笔,神灵护草堂。
江山留酒圣,今古拜诗王。
春月琼筵醉,秋风幕府凉。
渊源谁付托,鼎足有潮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李杜文章在》是清代诗人陈日翔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通过描绘李、杜二公的文章和诗歌,展现了他们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生平
  • 陈日翔,字藻耀,号梧冈,出生于清凤山县鼓山(今高雄市)。他幼时尝至晋江就读,后应童子试入邑庠为县学附生,后因改葬祖茔辞官返台。
  • 光绪四年(1878),陈日翔与施士洁、汪春源、陈望曾、丘逢甲、许南英等在竹溪寺设「崇正社」,为台南诗社之滥觞。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次年任职内阁中书,旋因改葬祖茔辞官返台。
  1. 作品原文
    万丈光何在,遗徽溯盛唐。大才推李杜,旷代擅文章。一曲清平谱,三篇典礼襄。气凌沧海阔,歌引塞云长。艳丽生花笔,神灵护草堂。江山留酒圣,今古拜诗王。春月琼筵醉,秋风幕府凉。渊源谁付托,鼎足有潮阳。

  2. 主题内容

  • 文学成就:诗中赞扬了李白和杜甫的文学成就,提到他们被后世称为“诗圣”和“诗仙”,展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和诗歌发展的巨大贡献。
  •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气凌沧海阔,歌引塞云长”,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崇敬之情。
  1. 艺术手法
  • 排律形式:采用排律的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工整。
  • 意象运用: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清平谱”、“典礼襄”,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赋得李杜文章在》是一首表达了对李白和杜甫伟大文学成就的颂扬和敬仰的诗歌,它不仅是陈日翔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这两位诗人的普遍认同和推崇。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佳作,值得后人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