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 寒宵对菊

雨侵帘额,露湿栏腰,剧怜遥夜凄凉。瑟柱华年,金风已报秋芳。玉台苦吟新句,奈生来、不识东皇。漫思量。便瘦损、恹恹犹怯清霜。
陶令才归三径,好一壶秋水,香噀斜阳。短梦迷离,樽前旧事难忘。负却明珰翠羽,数佳期、耐尽秋光。幽怀远,问谁家、宵寂梦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声声慢·寒宵对菊》是近现代诗人陈家庆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家庆是近现代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艺术表现力强著称。
  • 他的诗词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展。
  1. 作品原文
  • “雨侵帘额,露湿栏腰,剧怜遥夜凄凉。”这句描述了雨水渗透窗帘,露水湿润栏杆的情景,表达了对夜晚寂静凄凉的感慨。
  • “瑟柱华年,金风已报秋芳。”这里用“瑟柱”比喻秋天的瑟音,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感叹。
  • “玉台苦吟新句,奈生来、不识东皇。”通过对比自己的才华与命运的不公,表达了一种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凉。
  1. 情感表达
  •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如“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营造出一个萧瑟寒冷的秋日黄昏,这些景象与词人的心境相呼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在词中,“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表述,既总结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也体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表达能力。

《声声慢·寒宵对菊》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也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和特定社会环境的文化作品。它以其深情而细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