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饧声里日初长,春满闲庭花事忙。
楼外软风莺梦暖,篱边疏雨蝶衣凉。
碧桃重似垂头睡,红药残如半面妆。
看尽韶光应不倦,题诗长倚小回廊。
春园偶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园偶赋》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代诗人陈长生创作。这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生活哲理。
从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来看,《春园偶赋》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每句八行的整齐结构,不仅符合古典诗词的规范,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和谐统一。诗中的用词考究,如“卖饧声里日初长”中的“饧”字,既指食品糖的一种,也隐含了春天到来的信息。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碧桃重似垂头睡”、“红药残如半面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诗人愉悦的心情。
从内容和主题上看,《春园偶赋》不仅是一幅春日园林的画面,更是一种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感慨。诗中“看尽韶光应不倦,题诗长倚小回廊”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致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理解。
从历史和文化价值来看,《春园偶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同样值得深入研究。作为清代的作品,它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为研究清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春园偶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无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探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