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道中

向晚山阴道,扁舟一棹横。
归云栖树在,明月逐波生。
何以景芳躅,因之寄远情。
弥弥江上水,千载有余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清道中》是清代陈廷黻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陈廷黻,字已云,号渔笙,是浙江鄞县人。
  • 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化人,曾历任官职,并在编修方面有所建树。
  • 陈廷黻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诗歌创作,他还著有《镇亭山房诗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1. 诗作原文
  • 向晚山阴道,扁舟一棹横。
  • 归云栖树在,明月逐波生。
  • 何以景芳躅,因之寄远情。
  • 瀰瀰江上水,千载有余清。
  1.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钱清道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语言优美:整首诗用词精准,意象生动,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 情感深沉:诗人以景抒情,借景抒怀,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创作背景
  • 《钱清道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游历钱塘江畔的经历有关。在游览过程中,大自然的美景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从而完成了这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感悟的作品。
  1. 名家点评
  • 对于《钱清道中》的评价,历代文人均有褒扬之词。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1. 文化传承
  • 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钱清道中》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至今仍被后人传诵。它不仅是诗人陈廷黻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钱清道中》作为一部经典的五言律诗,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受到推崇,更因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而具有不朽的价值。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研读和欣赏《钱清道中》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