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峤秋月

群峰罗海外,秋夜月明时。
光射鱼龙遁,寒侵鸟鹊疑。
凭虚劳永夕,顾影发清思。
待取天香落,披襟重挹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峤秋月》是一首清代的诗歌,由陈宗达创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宗达:陈宗达,凤山县(今高雄)人。他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岁贡。陈宗达作为一位文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展示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1. 诗词原文
  • 群峰罗海外,秋夜月明时: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壮丽景象,群山环绕如同海外一般辽阔,而月亮在夜空中明亮地照耀着,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光射鱼龙遁,寒侵鸟鹊疑:月光穿透水面,使得鱼和龙都潜逃,而寒冷的空气也让鸟儿和喜鹊感到不安,这些意象生动地传达出月光下的自然美。
  • 凭虚劳永夕,顾影发清思:诗人借助于月光长久地凝视自己的倒影,从中生出许多清新的思考。这种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及其内心的宁静与澄澈。
  1. 诗词翻译
  • 待取天香落,披襟重挹之: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的愿望,通过深呼吸感受自然的气息,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1. 主题思想
  • 超脱尘世: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通过与自然和谐共处来寻找内心平静的思想。通过对明月、流水、高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试图表达一种心灵上的净化与升华。
  1. 文学价值
  • 情感寄托:诗歌中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无论是明月还是山川,都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 艺术风格:陈宗达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如使用象征、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式,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意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美丽的秋天夜晚。

除了上述内容,在深入探讨文学作品时,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背景信息。
  • 体会诗人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
  • 思考诗歌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这对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有益。

《海峤秋月》是一首具有深刻主题和丰富情感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和自我发现的过程。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怀与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创作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