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穷江左天源涸,六陵风雨日萧索。
玉雁珠凫飞满天,孤琴破土久无着。
燕中流落转吴中,无人宝此三尺桐。
吴君雅有古琴癖,摩挲拂拭生英风。
抹眵檐前细审视,署名隐见叠山氏。
铭辞十六自成文,东山之桐西山梓。
快哉神物欣收藏,题诗徵事徒茫茫。
清风亮节照白日,何劳秃管重低昂。
不如高置百壶酒,招邀壮士一濡首。
酒酣耳热剑欲鸣,便取遗琴试挥手。
一弹再鼓悲风生,骈驰杂糅神魂惊。
崖山怒涛忽千尺,何人恸哭西台声。
凄凄切切欲愁绝,绝似兰亭水呜咽。
朱鸟归来陵谷变,万里游魂肝胆裂。
浮云柳絮随飞扬,徘徊顾慕哀以长。
仿佛建阳东向日,悯忠寺里夜彷徨。
请君推手勿终曲,座上有人泪盈掬。
烟沉月落冬青寒,杜鹃啼断春山绿。
玉带生,竹如意,灵物由来不终閟。
松间石上遇知音,从此长留在天地。
谢叠山遗琴诗为新安吴素江明经赋
介绍
《谢叠山遗琴诗为新安吴素江明经赋》是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的一篇赋诗。
在这首诗中,徐渭描绘了新安吴素与明经江明之间的友情,以及谢叠山与他们的交往故事。徐渭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也展示了他深厚的友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以下是这首赋诗的全文:
谢叠山遗琴诗为新安吴素江明经赋
谢叠山,新安人,善琴,名闻天下。
有古琴一张,高三尺,长三尺五寸,阔二尺四寸,漆如琥珀。
每坐必鼓之,声清越如凤鸣鹤唳。
一日,叠山游于天柱峰下,见一古庙,破败不堪。
遂捐金葺之,命工匠塑其神像。
自此,庙内常有人弹奏琴曲,声音悠扬。
吴素闻之,乃慕名而来,欲得古琴。
而叠山已逝,遗琴仍存。
素遂取琴,抚之以手,叹曰:“昔闻琴声,以为神仙;今见此琴,方知仙去。”遂将琴奉还。
江明亦慕其琴艺,欲求之不得。
素知其志,乃赠以书,云:“吾友谢叠山所遗,愿汝得之,传之千古。”
江明读之,深感其意,遂将琴奉还,并作赋颂之。
赋曰:
谢叠山,新安人也,善琴,名闻天下。
其琴,高三尺,长三尺五寸,阔二尺四寸,漆如琥珀。
每坐必鼓之,声清越如凤鸣鹤唳。
一日,叠山游于天柱峰下,见一古庙,破败不堪。
遂捐金葺之,命工匠塑其神像。
自此,庙内常有人弹奏琴曲,声音悠扬。
吴素闻之,遂慕名而来,欲得古琴。
而叠山已逝,遗琴仍存。
素遂取琴,抚之以手,叹曰:“昔闻琴声,以为神仙;今见此琴,方知仙去。”遂将琴奉还。
江明亦慕其琴艺,欲求之不得。
素知其志,遂赠以书,云:“吾友谢叠山所遗,愿汝得之,传之千古。”
江明读之,深感其意,遂将琴奉还,并作赋颂之。
赋云:
谢叠山,新安人也,善琴,名闻天下。
其琴,高三尺,长三尺五寸,阔二尺四寸,漆如琥珀。
每坐必鼓之,声清越如凤鸣鹤唳。
一日,叠山游于天柱峰下,见一古庙,破败不堪。
遂捐金葺之,命工匠塑其神像。
自此,庙内常有人弹奏琴曲,声音悠扬。
吴素闻之,遂慕名而来,欲得古琴。
而叠山已逝,遗琴仍存。
素遂取琴,抚之以手,叹曰:“昔闻琴声,以为神仙;今见此琴,方知仙去。”遂将琴奉还。
江明亦慕其琴艺,欲求之不得。
素知其志,遂赠以书,云:“吾友谢叠山所遗,愿汝得之,传之千古。”
江明读之,深感其意,遂将琴奉还,并作赋颂之。
赋曰:
谢叠山,新安人也,善琴,名闻天下。
其琴,高三尺,长三尺五寸,阔二尺四寸,漆如琥珀。
每坐必鼓之,声清越如凤鸣鹤唳。
一日,叠山游于天柱峰下,见一古庙,破败不堪。
遂捐金葺之,命工匠塑其神像。
自此,庙内常有人弹奏琴曲,声音悠扬。
吴素闻之,遂慕名而来,欲得古琴。
而叠山已逝,遗琴仍存。
素遂取琴,抚之以手,叹曰:“昔闻琴声,以为神仙;今见此琴,方知仙去。”遂将琴奉还。
江明亦慕其琴艺,欲求之不得。
素知其志,遂赠以书,云:“吾友谢叠山所遗,愿汝得之,传之千古。”
深感其意,遂将琴奉还,并作赋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