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新柳

十三娇女。约略腰如许。尽日临风摇弱缕。无力向人前舞。
小桥正枕横塘。高楼都在斜阳。寄语东风且慢,莫教轻换鹅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新柳》是明朝的陈世祥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新柳的喜爱以及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和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世祥,字仲章,号西堂,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1. 文学风格
  • 《清平乐·新柳》作为一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文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1. 原文翻译与赏析
  • 原文
    十三娇女约略腰如许。尽日临风摇弱缕。
    无力向人前舞。小桥正枕横塘。

  • 译文
    十三位美丽的少女,腰身纤细,随风轻摇着细长的衣角。她们无力在人们面前舞蹈。一座小桥横卧在清澈的池塘边,静静地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少女们轻盈舞姿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通过“无力向人前舞”等句子,表达了少女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词语言细腻、意境优美,是明代词作中的佳作。

  1. 创作背景
  • 《清平乐·新柳》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词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春天或初夏的某个时刻所作。当时正值柳树新绿,春风拂面,正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好时节。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词中不仅描述了新柳的美丽,还通过少女们的动作和神态,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此外,词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1. 文化意义
  • 《清平乐·新柳》不仅是一篇优美的词作,更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平乐·新柳》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柳树之美的词作,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