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送沈方邺归宣城,兼示蒋大鸿

句宛溪声,敬亭山色,近复佳么。记秋深枫槲,芒鞋遍踏,春先梅柳,藤杖频过。怀谢空存,玉笙重到,此日人间感慨多。还堪笑,是君来邗上,一样蹉跎。
繁华久已消磨。只些小红桥寄咏歌。赖群公高唱,特开风景,妖姬小曲,为点烟波。语笑方酣,离情又起,短鬓看来黑几何。君行矣,向蒋生传语,早整归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送沈方邺归宣城,兼示蒋大鸿》是明朝陈世祥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背景、内容和其意义:

  1. 作者背景
  • 陈世祥的生平:陈世祥是明代的一位词人,他的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据记载,他与当时文人有较多的交往,对诗词创作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
  • 词作的时代:此词作于何时尚不明确,但根据词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来看,词风与明初较为相近,可能是在那个时代创作的。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1. 词作原文与译文
  • 原文:句宛溪声,敬亭山色,近复佳么。 记秋深枫槲,芒鞋遍踏,春先梅柳,藤杖频过。 怀谢空存,玉笙重到,此日人间感慨多。还堪笑,是君来邗上,一样
  • 译文注释:词中“句宛溪声”指代了词人的心境和对大自然声音的细腻感受,“敬亭山色”则描绘了词人眼中的敬亭山之美。“怀谢空存,玉笙重到”,表达了词人对昔日友情的回忆和思念,而“此日人间感慨多”则是对当下人生感慨的一种抒发。最后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了这种感慨的情感色彩。整个词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1. 词作赏析
  • 意象运用:词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句宛溪声”利用自然声音作为象征,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敬亭山色”则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展现了词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这些具体的景象,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朋友间情感的珍视。词人在表达这些情感时,既含蓄又深刻,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送别主题:此词主要围绕送别展开,通过对沈方邺的归乡之路进行描绘,展现了词人对其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词中也隐含了对于离别后各自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 时代背景:考虑到词作的写作时间,它可能反映了明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时期,文人常常面临着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双重挑战,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往往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1. 作品的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沁园春·送沈方邺归宣城,兼示蒋大鸿》不仅展示了陈世祥高超的文学技艺,更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情感共鸣:词中的情感表达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让人们在品味之余,不禁对词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无论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是对友情的怀念,都让人感受到词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沁园春·送沈方邺归宣城,兼示蒋大鸿》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词作,它是陈世祥对自然美的独特诠释和对友情的深情礼赞。词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词人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能够进一步理解古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